《明经世文编》中的民生理念
《明经世文编》由明末文学家陈子龙等人编撰,全书共五百零四卷,补遗四卷。该书于崇祯十年(1637年)二月开始编辑,以人为纲,按年代先后为序,是一部从历史实际出发,总结明朝两百多年的统治经验与教训,经世致用的书。
这部大书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兵饷、马政、边防、边情、火器、贡市、番舶、灾荒、农事、治沙、水利、海运、漕运、财政、盐法、刑法、钱法、税法、役没、科举等各个方面,都是有关治国方针政策的实用之学。而其中贯穿始终的,从未脱离民生这一主旨。
节财裕国以厚民生
明代士大夫讨论民生问题,属于经世致用,《明经世文编》包含较多反映民生的论述。明太祖朱元璋诏书中重点论述过民本问题,强调“厚民生”。洪武四年(1371年)五月《免两浙秋粮诏》指出:“食惟民之天,民乃邦之本。”翌年十月《免应天太平镇江宁国广德五府秋粮诏》又说:“尝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此有国家者,所以厚民生而重民命也。”明朝士大夫奏事建言,每每以民本思想为出发点,谈论民生问题。
在清官海瑞有名的批评嘉靖皇帝的《治安疏》中,提出皇帝的为君之道就是关心民生,臣职在于建言皇帝了解民生。海瑞将君道不正、臣职不明视为天下第一事。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系决于此。陆树声在《敬献愚忠以备采择疏》中建言圣学图治,解决民生为上,应令官员解决民困,保证民生,并在论述中将民生问题抬到“国本”的高度,蠲免钱粮、赈灾施贷是舒缓民困的有效措施。
有关节俭、国用与民生的关系,明朝士大夫多有论述。明朝改革家张居正为万历初政上《陈六事疏》,建言之一就是“固邦本”,提出俭德即君德,君主尚俭,国家财政才充足,民生才有依赖。万历二十年(1592年)首辅大学士王家屏建议节约皇室、朝廷的财政费用,以此带动官民养成节约风气,减少人民的负担,从而保证民生。胡世宁上《备边千策疏》,其第二条是“崇节俭以制财用”,认为节俭以足国用而遂民生,是官民都应树立的风尚。刘健在《言时政疏》中主张节财用、公赏罚,他说道:“财用者,国之急务,近年国计空乏,民生穷困。”因此朝廷理财、节财很重要,如此才可以保证民生顺畅、国家富裕。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