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遗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今年新启用的国家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用整整两篇课文(第3课、第21课)的巨大篇幅介绍了“中华文明之源”——良渚遗址。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1936年被首次发现。经过四代考古学家长达80多年的接续考古,证实了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年到4300年。大量考古学物证充分证明,早在距今5300年,良渚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良渚文明是迄今发现的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国家文明,也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文明。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意味着什么
20XX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世界公认。
长期以来,在国际语境中,只有经过考古发掘实证具备“文字、金属、城市”三要素的才够得上“文明”。在良渚古城遗址被发现之前,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最早的文明起源是距今3500年左右的商代。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良渚古城、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等重大考古发现,特别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国际学术界才改变了看法。众多世界知名考古学家公开承认“5300年前的良渚社会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文明阶段”。世界知名考古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认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这就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如果放在世界的框架内来看,良渚把中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文明同样的程度,几乎是同时的。早在5000多年之前,良渚已经进入早期国家文明阶段,不仅仅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源头,也是东亚最早的文明。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