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行坑道爆破——临汾战役取胜的关键
1948年3月7日,为配合中原、西北战场作战,孤立晋中、太原之敌,晋冀鲁豫军区在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指挥下发起临汾战役。由于临汾城墙坚固,我军攻城部队火力严重不足。通过发扬军事民主,确定的“首先冲破敌严密火力封锁,进到外壕,强行展开坑道爆破”英勇战法,对战役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扫清外围防线
临汾城西靠汾河,东、南、北三面是开阔平原,城墙依地势砌成,高15米,上宽10米,平均厚25米,最厚处35至40米,东关亦有城墙,规模稍次于本城。守敌约2.5万人,由阎锡山部第6集团军中将副司令梁培璜指挥,构成由外围警戒阵地、护城阵地、外壕和城墙主阵地、城内纵深阵地组成的4道完备防御体系。1948年3月1日,晋冀鲁豫军区前线指挥所作出战役部署:第8纵队位于城南,第13纵队位于城东,太岳军区部队位于城北,吕梁军区一部位于汾河以西,形成向中心合围态势,首先扫清守军外围警戒阵地,拔除护城据点,攻克东关,尔后进攻主城。
3月6日,第8纵队23旅由翼城出发,先后攻占临汾城南张茹村等外围阵地,10日拂晓,攻占距城墙500米之东的赵村和村南“借粮堆”制高点。右翼22旅先后攻占多处据点,从南、东、北三面对敌形成包围之势。梁培璜妄图趁我军立足未稳,急令30旅80团、66师196团各以1个营出城反扑。23日,敌军不断由城内增兵,我军炮兵无法压制敌人城上火力,阵地得而复失。至30日,我军攻城部队成功扫清外围据点,为夺取东关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付出较大伤亡。3月31日,前指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徐向前特别强调:“坑道是对付敌人的最好手段,我们要用‘土行孙’的办法攻打临汾,非打下不可。”会后,调整战役部署,集中全线火炮,支援第8纵队23旅、第13纵队37旅首先夺取东关,然后再依托东关进攻主城,并决定以强行坑道爆破为突破城墙的主要手段。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