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盐碱地治理成效——山东省东营市推进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实践探索
渤海千里潮,风吹稻浪香。金秋时节的黄河三角洲大地一派繁忙,大豆、藜麦、黑小麦、马铃薯等耐盐碱粮食作物,在昔日的盐碱地上展现出令人称奇的种植效果。
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讲话中指出,“山东东营、河北沧州是滨海盐碱地的典型区域,过去有个俗语‘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最近两年,我先后去这两个地方考察,了解到他们都结合实际探索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有效途径”。昔日盐碱地,今日新粮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是对东营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工作的肯定,更是鞭策。东营市委市政府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改革创新,把论文写在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大地上。
担负起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使命
盐碱地治理利用是全球性难题。我国盐碱地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部分地区耕地盐碱化趋势加剧。立足国情农情,因地制宜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既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也能够为世界盐碱地治理利用提供中国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共有15亿亩盐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10%左右,位居世界第三,其中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潜力。“唤醒”5亿亩“沉睡”的盐碱地,对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对端牢中国饭碗意义重大。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东营考察,在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提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地处黄河尾闾、渤海之滨的东营市,拥有盐碱地341万亩,占山东省盐碱地面积的38%,是规模和利用难度都比较大的三角洲型盐碱地。作为我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近年来,东营市立足国家战略和使命任务,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改革创新,在积极探索盐碱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做法,实现了从不毛之地到沃野粮仓的华丽变身。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