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防范“内卷式”恶性竞争
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更早时候,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一结束,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在解读会议精神、回应经济热点问题时称,“部分新兴行业存在重复布局和内卷式竞争”。近年来,在部分行业和某些领域确实存在着“内卷式”恶性竞争,给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带来不利影响。
“内卷”一词出自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的著作《农业的内卷化》,形容一种“很辛苦又很不经济”的模式。“内卷式”恶性竞争是指在一个行业内部,企业为了争夺市场、排挤对手,试图通过无限制地压价来获取短暂竞争优势,结果却使各方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换来的不是自身境况的改善,而是行业整体发展环境的恶化和各自生存压力的增加。“内卷式”恶性竞争颇像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因为不合作,个人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进而使集体利益受损。
引起经济领域“内卷式”恶性竞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容量有限的市场促使一些企业为了生存,通过“价格厮杀”、“山寨”模仿先进技术等方式争取订单和市场份额。我国生产的摩托车曾风靡东南亚,一度占据越南80%的市场份额,但因企业竞相压价、恶性竞争,产品质量却跟不上,最终风光不再。一些稀土企业也曾因恶性竞争、相互压价,而导致我国稀土卖出“白菜价”,造成巨大资源浪费、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二是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一些企业的产品在性能、品质、售后服务等方面与竞争对手高度雷同,又不能在细分市场上立足,只能通过打价格战的方式获得竞争优势。三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引起产能扩张过快。不少地方为了抢抓“风口”,一味上马新兴产业,结果造成重复建设、产业同构等问题。四是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分割。一些地方人为设置市场壁垒,如不允许外地企业参与当地的招标等;还有一些地方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争夺投资项目,违规实施税费、用地等各类优惠,人为制造“政策洼地”,使招商引资陷入盲目无序,干扰了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这样既会造成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也会加剧产业同构与价格“内卷”。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