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币为何成为解放区“最坚挺的货币”
诞生于山东根据地的北海币被称作“人民币的雏形”,其版别之多、数量之大、流通范围之广、发行时间之长、币值之稳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红色银行中首屈一指。在日伪和国民党的破坏打压下,在伪币和法币包围之中,北海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成长为深受山东根据地内外群众欢迎、“各解放区中最坚挺的货币”。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人民币,北海币逐步退出流通领域。至此,北海币的货币信用成为人民币价值的重要支撑。
开展坚决的货币斗争
1938年2月,日军占领胶东后开始在沦陷区发行伪币,奸商巨富也乘机滥发票券,大发国难财。为了开展货币斗争,10月,中共在胶东建立北海银行并发行北海币。1940年秋,山东省战工会在鲁中设立北海银行总行,胶东北海银行改为分行,其他各地也相继成立分行、支行。1938年至1941年,中共为了维护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货币政策上,尽力维护法币地位,甚至一度停止过北海银行工作,对土钞、杂钞的打击力度也不大。山东的国民党政府和军队趁机发行了几十种货币,各地商民也大量发行土杂钞。在莱阳顽固派赵保原统治区,如果要买一头价值13万元的毛驴,需要先借驴回家驮此巨款。这给人民生活造成极大困难。1941年,山东抗日民主政府决定以北海币为本位币,坚决清除伪币、土杂钞,加强货币斗争。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美关系陷入僵局,法币对于日军已失去当作外汇的作用。于是日军便限制法币在其占领区流通,驱赶大量法币流入我根据地攫取物资。大量法币流入、物资输出,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法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生活雪上加霜。于是,山东分局财委会和省战工会在1942年先后发出指示,要求对法币打折使用,阻止法币内流及物资外流,逐步禁止法币流通,扩大北海币流通范围,巩固北海币作为山东根据地本位币的地位。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