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体制机制
优势产业是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目前我国既在一些传统产业如纺织服装、家电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比较优势,也在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能源发电、新能源汽车以及部分化工、电子电气、机械行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总体来看,我国目前在这些优势产业方面的领先地位还不够坚实,主要还是基于性价比优势,还没有形成较为坚固的专利、技术和品牌等领先优势,很多产业还面临着“后有追兵、前有围堵”的压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健全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体制机制”,这是我国产业领域今后推进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国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来源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各国产业特别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时刻处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培育本国产业的竞争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竞争优势有不同的来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源于要素价格低,特别是劳动力价格低等带来的低成本优势。很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进入工业化的起步阶段,主要依靠的是要素成本低的优势。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些国家很快就会失去这个优势,因为总是有很多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不断进入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
二是源于规模经济、产业配套能力齐全、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等效率提升带来的成本和质量优势。产业配套能力对竞争力有重要影响,齐全的产业配套能力和较大的经济规模使企业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干中学”效应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也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第一类竞争优势不同,第二类竞争优势不会因发展水平高而自动削弱,但也存在其他国家可以模仿的问题,竞争优势也不一定非常稳固可靠。
三是源于专利护城河、技术和品牌等带来的竞争优势。这类优势来自原创性技术、长期的生产经验和知识积累,或者来自长期的品牌建设,其他国家很难模仿,我们称为“不易模仿”的优势。品牌等优势还可以为所在国带来巨大的实际利益,比如一些国外产品虽然印有“中国制造”,但在其价值链中,由其他国家掌控的研发、市场开发、客服占了很大比例,而外包给我国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这体现了品牌的重要优势。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