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策创新推进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长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从短期来看,青年人生育意愿低,是因为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就业和收入增长受到冲击。从中期来看,还有托育、教育、住房等养育成本高的原因。因此,如何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少子化、老龄化等问题,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从政策支持“生育友好”、“渐进式”实施延迟退休以及为基础教育扩容提质三个层面,在可感可及中推进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
政策支持“生育友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人口发展的长期目标导向,提出以应对少子化、老龄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从降低“三育”成本向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转变,这一转变是由中国人口发展面临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决定的,也是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近期,随着国办《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对外发布,以生育保险为例,政策体系在探索支持地方把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的人员还有农民工,逐步纳入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里面来。同时,《若干措施》覆盖了从婚嫁、生育、养育、教育、就业,甚至到养老等一系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回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措施,比如《若干措施》提出了要建立生育补贴等制度,支持地方建立生育补贴制度的实施方案和管理规范,这些都是有创新性的做法。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