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
2024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关于“抗击饥饿与贫困”议题的讲话中指出:“中国脱贫历程表明,本着滴水穿石、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性、恒心和奋斗精神,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
“弱鸟先飞”是指在竞争中,一些实力相对较弱的个体应该先行动起来,体现的是一种主动进取的积极姿态。2024年10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报告显示,全球约11亿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习近平总书记用“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比喻中国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成功实践,向全球贡献发展经验,呼吁各国共同努力,让贫困成为过去,让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弱鸟要想先飞、高飞,需先心怀鸿鹄之志,只有思想观念先摆脱贫困,才能拥有搏击风雨、翱翔九天的勇气和志气。近代的中国积贫积弱,现在的中国已经实现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比很多基础好于我们的发达国家实现了“先飞”,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胸怀“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远大志向,当好“领头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弱鸟只有真正渴望蓝天,才能激发出飞翔的内生动力。“领头雁”要想带领老百姓实现从贫困到富裕的“迁徙”,还要将自己的抱负转变为全民共识,因此要多讲、善讲“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振奋精神,用勤奋努力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摆脱贫困》一书的开篇之作《弱鸟如何先飞》中写道,要把解决问题的关键,“放到我们自己身上来,这个位置的转变,是‘先飞’意识的第一要义。我们要把事事求诸于人转为事事先求诸于己”。中国的脱贫攻坚不是“等、靠、要”的被动帮扶,而是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主动谋发展,最终真正告别贫困。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