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通道转兵中感悟智慧和力量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在湘桂黔三省交界湖南通道境内恭城书院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血战湘江后濒临绝境的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史称“通道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最终采纳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方向前进。会后中革军委发出“万万火急”电令,中央红军分两路转兵西进贵州黎平,史称“通道转兵”。20XX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走出了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通道转兵等重大历史事件,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重温通道转兵这一历史事件,是党和人民对湘江战役捐躯赴难、悲壮牺牲红军战士的深情缅怀,是对生死关头转兵西进重大决策和史实的深情致敬。
(一)
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之际,回望通道转兵及其后中央红军的艰辛长征路,意义深远。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后,通道会议决定先紧急转兵向西,黎平会议彻底放弃北上计划,猴场会议正式制定“新的行动方针”,直至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此后,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战胜雪山草地、攻克天险腊子口……最终落脚陕北,一步一步开创出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这一步步长征的艰辛跋涉,是铁骨忠魂铸就的不朽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永恒丰碑。
穿越历史烽火硝烟,通道会议虽然短暂,但它发出的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先声,奏响的是实现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的序曲。通道转兵虽紧急为之,但它拼出的是红军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转机,蹚出的是党和红军走向胜利的光明大道。正是从通道会议开始,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开始逐步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党逐渐驱散阴霾、拨开迷雾,直到实现伟大转折和开辟正确革命道路。通道转兵虽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一个历史瞬间,但“兵转道通”四字回转,却蕴藏着历史演进的必然逻辑,承载着无尽的历史价值。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