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维度扩大文化产品高质量供给
文化产品不仅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载体,也是展现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窗口,实现高质量供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当前,文化产品领域一定程度上存在价值偏离、创意性匮乏、供给不平衡、供需不匹配、文化精品少等问题,需从三个维度扩大文化产品高质量供给。
解决“为了谁”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化产品供给只有解决好“为了谁”,才能明确前进方向和创造伟大成就。
为人民大众服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要立足于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文化产品供给,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供给的全过程,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性和导向性。
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要求越来越高,期待出现更多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优质文化产品,对文化产品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统筹公共文化设施软硬件建设,把文化产品资源配置到基层,让人民群众便捷地享受到各种优质文化产品。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既包括对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的基本需求,也包括对心理健康、自我价值实现等更高层次需求,从而实现文化供给与需求精准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作为观念形态的各种文化产品,都是一定的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要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契合实际,观察、体验、研究和讴歌中国人民生动的伟大实践,创作出优秀作品,从源头上确保文化产品的高质量供给。
解决“供给什么样产品”的问题
文化产品是文化的物质或精神载体,连接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具有认识、审美和涵养等价值功能。优质的文化产品是彰显和壮大主流文化、主流价值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反之亦然。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