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淦的“居官八约”
“居官八约”是清代官员孙嘉淦提出来的。孙嘉淦,字锡公,山西兴县人。他早年家境贫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考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任庶吉士,随后担任翰林院检讨一职。曾任直隶总督、湖广总督、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孙嘉淦为官四十年,很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著述颇丰,计有《春秋义》《南华通》《诗义折中》《周易述义》《司成课程》《近思录辑要》《成均讲义》《诗删》《南游记》等。
孙嘉淦步入仕途,正值雍正皇帝登基之初,雍正皇帝性格强势,大臣们皆不敢直言进谏。孙嘉淦却首先上疏建议他“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雍正帝认为此疏颇有指责之嫌,大怒,并斥责翰林院掌院学士。当时辅臣朱轼在旁边,委婉地说:“孙嘉淦虽然狂妄,但我很佩服他的胆量。”雍正帝沉吟一会儿,说:“朕亦佩服他的胆量。”雍正帝立即召见孙嘉淦,并升任他为国子监司业。
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孙嘉淦担任吏部侍郎一职,十一月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仍兼任吏部侍郎。他再次上疏,专论君主“三习一弊”,直言告诫皇帝。乾隆帝见到他的奏折,对孙嘉淦十分赞赏,孙嘉淦因此升任刑部尚书。在刑部尚书任上,孙嘉淦能够做到秉公断案。河南郑州有疑狱冤案,皇帝曾派遣钦差前往查办,但结果不尽如人意。乾隆皇帝命令孙嘉淦前往审理此案,孙嘉淦将涉案十余人的冤情全部审理清楚,还百姓公道。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孙嘉淦任直隶总督。当时的法令严禁民间酿酒,各地百姓以私酿获罪而犯法者甚多。孙嘉淦任直隶总督后,经过调查了解后上疏朝廷,指出酿造烧酒只用高粱、谷糠、豆皮等做原料,并不影响民生,且于民生有利。若一味地禁止百姓酿酒,则不利于民生之计。清廷接受了他的建议,解除了对民间酿酒的禁令,这对于激发民间手工业生产和改善民众生活都有很大益处。乾隆四年(1739年),孙嘉淦兼管直隶地区的直隶河务工作,孙嘉淦首先提议治理永定河。乾隆帝命孙嘉淦处理直隶河务工作。经过一个阶段的修复整顿,永定河河道畅通,进而加固了保定城郊堤防,提高了抗灾能力,减轻了百姓的困苦。
孙嘉淦为官一生,颇为廉能,时刻自省。为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官吏,他还制定了“居官八约”,以为自戒。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