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轮式装甲车及其发展方向
现代轮式装甲车是指具有轮式底盘,具备一定的装甲防护,可容纳多种上装,遂行高速机动作战、后勤运输、火力支援、电子对抗、指挥控制、战场救援、扫雷排爆等多种作战任务的有人或无人陆战、两栖和空降机动装备,主要装备坦克部队、机械化步兵(摩托化步兵)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
现代轮式装甲车辆种类繁多、用途广泛,驱动形式主要有4×4、6×6和8×8等。按用途分为轮式战斗车辆和轮式保障车辆。轮式战斗车辆有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装甲侦察车、装甲指挥车、装甲通信车、坦克歼击车、轮式自行火炮、导弹发射车等。轮式保障车辆有装甲救护车、装甲抢救车、装甲牵引车、装甲工程车和架桥车等,车上装有相应的专用设备和器材。此外,还有执行治安、巡逻、警戒、护卫、防暴等任务的专用轮式车辆。
发展概况
1855年,英国的J·科恩获得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拖拉机底盘制成轮式装甲车的专利。20世纪初叶,出现了装有武器的装甲汽车。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轮式装甲车首次出现在欧洲的西线和东线战场上。这个阶段被称为“改装阶段”,简言之,是将“汽车+装甲车体”组合为装甲汽车,即在汽车底盘上加装装甲车体进行改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轮式装甲车辆由于容易在军用越野车辆和民用汽车底盘的基础上改装,具有研制周期短、生产速度快、成本低、使用经济等特点,再次大量生产、装备和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这时的主要车型有英国的“戴姆勒”I型、法国的“潘哈德”MD型、德国的Sd.Kfz.234型和苏联的B-64型轮式装甲车等。其中,德国的Sd.Kfz.234型轮式重型装甲侦察车采用8轮驱动,预示了战后轮式装甲车的发展方向。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轮式装甲车辆也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出现许多性能良好的车型,如英国的FV-721“狐”式、法国的“潘哈德”M3和“萨维姆”VB以及MX-10RC、联邦德国的“秃鹰”和“山猫”2型、苏联的BTR系列、美国的“康曼多”V150和LV-25、瑞士的“食人鱼”等轮式装甲车辆。冷战结束后,世界安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大规模装甲集群对抗已经罕见,应对维和、反恐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军队的主要作战任务。世界各国根据新的安全形势开发了各种新式轮式装甲车,如美国的“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芬兰的MV、德国的“拳师犬”、意大利的“半人马座”坦克歼击车、中国的VN系列轮式装甲车等。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