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地区实践——读习近平总书记《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5月19日在陕西西安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收录在《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文献中明确指出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要做到“四个坚持”,还提出了八点建议,明确了中国—中亚未来开展地区合作的重点方向,进一步阐释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以及实践路径,具有深远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带一路”为中国—中亚合作提供新契机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汉代使者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双方友好交往的大门,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因此发端。千百年来,中国同中亚各族人民一道推动这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走向兴盛,促进了东西方的往来,借此实现并共享经济上的繁荣,同时还为世界上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丰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今天,中亚又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首倡之地。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中亚,在哈萨克斯坦的演讲中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倡议,引起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同。中亚也因此成为最早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与中国签署合作文件的地区,又积极推出中长期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对接合作,实现了“全覆盖”。以此为契机,中国同中亚国家携手推动“丝绸之路”在当代的全面复兴,倾力打造面向未来的深度合作,将双方关系带入一个崭新时代。
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中国与中亚国家充分发挥地缘毗邻优势、历史文化优势、政治法律优势,积极践行丝绸之路精神,取得许多标志性成果,从中吉乌公路、中塔公路、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运营,到中欧班列、货运汽车、空中航班的多点开花,双方的经贸联系越来越紧密,贸易额从1992年的4.6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23年的894亿美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需求、坚实的民意基础,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