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世界公路史上奇迹的“两路”
1950年4月到1954年12月,11万藏汉军民历时4年多,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施工条件最为艰苦、总长达4360公里的康藏公路(1955年改称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孕育了伟大的“两路”精神。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两路”建成通车60周年之际作出重要批示,深刻概括了“两路”精神的科学内涵: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强调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2021年,“两路”精神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修筑两路既是解放西藏的现实需要,也是长期建藏的必然要求。两路修通之前,西藏运输靠牦牛、靠人背马驮,人只能靠步行。西藏没有一条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只有拉萨城内从布达拉宫到罗布林卡一条短短的、勉强可以通汽车的土路。因此,修筑进藏公路成为和平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头等大事。中共中央、毛泽东在决策向西藏进军的同时,决定向西藏修筑公路,并规定了“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方针。已经进驻拉萨和西藏各地的部队、工作人员在粮食、物资补给上遇到极大困难,打通西藏与祖国内地的交通,就成为落实好西藏和平解放协议、人民解放军在西藏站稳脚跟的首要问题。两路是解放之路、统一之路,也是西藏人民的“幸福路”、中华民族的“团结路”。
“两路”精神孕育形成于两条公路的建设实践。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要在“人类生命禁区”的“世界屋脊”上修路,基本的钢材、炸药都供应不足,甚至连木材都短缺,地图、水文地质资料图等开路资料几乎为零,难度世所罕见、史所罕见。在党的领导下,11万筑路大军迎难而上,修通了两路,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两路宛如两条洁白的哈达,将雪域高原与祖国大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一伟大实践中,“两路”精神得以形成。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