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跨境电信网络诈骗须综合施治
近年来,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多发高发态势,同时还引发了故意伤害、绑架、非法拘禁等暴力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2024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关于办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特别提出“全面加强追赃挽损”,将追赃挽损工作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各环节,在挽回群众经济损失、铲除犯罪集团的经济基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11月,公安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综合运用金融惩戒、电信网络惩戒、信用惩戒等惩戒措施对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的人员,特别是实施出租出售电话卡和银行账户的违法犯罪人员进行联合惩戒,对斩断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督办8起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向社会公众持续释放依法严厉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的强烈信号,彰显了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决心。
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之下,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也在不断升级,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境内外勾结程度加深。不少诈骗集团进行跨境布局,其组织者和骨干分子大多在境外,将境内“黑灰产”犯罪链条向境外转移,或者使用境外的服务器、资金交易平台,内外勾结实施诈骗。二是犯罪手段的迷惑性增强。不少诈骗集团采用“投资理财”“刷单”“虚假博彩”等诈骗手段,有的以“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方式进行诈骗,有的利用非法获得的个人信息,针对特殊群体实施精准诈骗,识别难度不断加大。三是犯罪科技手段不断升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被诈骗集团采用,攻守双方的技术博弈加剧。这些新特点给预防和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在预防上困难加大,传统的诈骗预警和反诈教育宣传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跨境犯罪本身就面临着取证、追赃、抓捕等侦查困境,诈骗犯罪技术手段升级使这种难度进一步加大。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