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专业判断的十种方法
审计专业判断由与审计事项相关的事实、审计标准、审计人员的专业经验和思维能力等要素构成。其目的是解决审计事项是否真实、合法、有效和客观存在,是否准确无误,它存在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和经验丰富程度、政策法规熟悉程度及思维能力,是审计取证、定性、评价和处理的前提。下面简介十种常用的审计专业判断方法。
一、成竹在胸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比较了解,而与审计资料存在差异,应当判断存在问题,这是发现账外账和小金库及贪污私分、违规支出的有效方法。如审计人员已了解到被审计单位有经营资产,但账上没有此类收入的记录,可判断有账外收入,应进一步检查相关合同等资料。再如,单位的人均人员支出与本地区本部门人均支出水平不相称,应检查报表是否准确,是否存在违规发放支出等问题。
二、身临其境
审计人员把自己置于被审计单位环境之中,深入审计事项(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业务活动)发生或经过的现场,亲身经历、操作、体验,证实审计事项的存在性和正确性,如对单位内控系统流程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是否存在漏洞;生产工艺工艺流程检查物耗和能耗水平及生产能力平衡状况,检查设备设施的运转和完好程度等。
三、换位思考
审计人员把自己看成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财会人员、管理员、业务员、经办人员,以其心理来思考审计事项为什么存在、怎样办理、采取什么手段、会出现什么结果,又是怎样逃避检查和处罚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心。如在检查检查挤占挪用专款、虚报冒领补贴、偷漏税收、账外设账、贪污私分、超发乱补等问题就常用这种方法进行判断。
四、逆向推理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