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培养新一代的高素质农民不仅满足了农业现代化的需求,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步骤。我国在20xx年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到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培养新型农民”,再到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新型职业农民”写入其中,20xx年正式全面开启了我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序幕,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全面推进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爱农业、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农业从业者。高素质农民培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和高素质农民的耦合性逐渐增强。这表明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成为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高素质农民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植、养殖等劳动密集型工作,而是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亚当?斯密高度肯定后天学习和教育在塑造劳动者能力方面的核心作用,他坚信后天教育比先天条件更为重要,可以激发劳动者的潜能。劳动者在学习技能和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将职业技能内化,还能超越自身劳动潜能的限制,突破既有约束。因此,高素质农民的培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能够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研究,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xx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xx)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其农业发展对全国具有显著影响。近年来,xx积极推行多元化的农民培训,逐步构建了适应本区实际的培养体系。但因起步阶段较晚、农村人口基数庞大、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参与培训意愿较低等因素,培育高素质农民过程中面临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培育高素质农民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状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