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评估规范》解读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近日,应急管理部正式批准并公告发布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评估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了深入理解掌握《规范》的核心内容,推动其在实际工作中的有效贯彻实施,现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对《规范》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规范》发布与实施的重要意义。
安全生产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标准作为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和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规范》的发布与实施,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大意义:
(一)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预防为主”始终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平时“防得住、备得好”,才能在关键时刻“躲得开、救得快”。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安全生产压力依然巨大,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将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作为安全生产整体工作的“牛鼻子”来抓,是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科学思路和有效方法。
《规范》在评估内容上覆盖了安全生产“人、机、管、环”各要素,贯通了“防”与“救”。其中,应急准备就是“防”的重要环节。《规范》的发布与实施,将促使相关各方深刻汲取事故教训,通过全面对标强化应急准备,推动安全管理、监测预警、人员保障、装备配备和科技支撑等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从而实现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互动。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下降,但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以×省为例,202某年至202Y年,共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多少起,死亡多少人。这些事故暴露出一些企业在安全管理、应急准备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而《规范》的实施,将有力推动这些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二)提升安全生产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法律法规是标准制定的依据,标准则是对法律法规的技术支撑、细化补充和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我国《安全生产法》第八十六条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第二十七条,均对建立应急救援评估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