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出具有中国品格的影视精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过去的30年,中国影视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扩大国际影响力,更要思考如何通过影视作品展现中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影视作品的核心在于故事。要创作具有中国品格、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影视精品,就必须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中国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中国的故事,更是塑造中国形象、贴近中国社会现实与时代、传递中国价值观的故事。
塑造中国形象
以《功勋》这部电视剧的创作为例。作品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自带的光芒。他们的感人事迹,他们的中国品格,为这部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先有他们是感动中国的功勋人物,其次才有我们感动观众的中国故事。
在创作《功勋》的时候,我要求所有主创去看大量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去功勋们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走访,必须找到每个功勋人物的职业特点、性格特征和所处时代的不同,努力去抓住每个功勋人物的精神内核,着重塑造好人物。我们要求编剧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采访到功勋本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采访过效果就大为不同。比如《袁隆平》单元,编剧去采访了袁老,不仅近距离观察了袁老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更获得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生活细节,就是袁老因常年在稻田工作,患了严重的皮肤病,奇痒难熬,经常要用热水烫皮肤才能解痒。这个真实细节被用到作品中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令很多观众看了非常心疼,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创作《屠呦呦》单元时,我们广泛接触屠老身边的人后发现,她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不喜欢热闹,关注点基本全在工作上,最大的爱好就是做实验。这种专注成为塑造屠呦呦人物形象的独特标记。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