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生命力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这一重大时代性论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二个结合”的实践展开,既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关键性环节,也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由之路。
为何激活: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赋能。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发展前进的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旗帜和灵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使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方能激发出潜藏于文明深处的向上力量,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于人类现代化大潮中彰显独特的价值追求与文化魅力。正是在彼此涵摄、双向赋能的互动演进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推动古老的中华文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焕发蓬勃的时代生机与活力;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发展,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更具中国气质、更显中国风范。
19世纪中叶,随着世界历史的帷幕缓缓拉开,国人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中走向现代世界。社会思潮此起彼伏、相互激荡,呈现出“古今、中西、新旧”交织混杂的色调。站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中华民族只有拥抱现代性价值、变革古老文明中与时代不相适应的部分,才能找到救亡图存、自立自强的正确出路。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对旧世界的反思批判中提出超越资本逻辑的替代性方案,指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这一先进的文化形态带入现代化实践,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充盈到民族自身的文化血脉中,涵养现代文明。我们的现代化由此具有了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的双重底色,逐渐从被动依附走向独立自主,开启“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的探索进程。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