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星堆文化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早期历程
1986年,三星堆遗址1、2号祭祀坑出土了造型奇异的青铜器、风格独特的金器、精美绝伦的玉器以及十分珍稀的象牙等文物,展现出三星堆文化的独特审美、高超技术与神秘仪式,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三星堆与蜀文化的研究热潮。三星堆文化从夏代晚期延续至商末周初,以成都平原为核心分布区,地处中原与西南夷地区之间,还是中原青铜文明向西南传播的前沿阵地和关键纽带,体现出夏商文化、蜀文化和西南夷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为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早期历程提供了重要视角。
因夏而生
进入青铜时代以前,成都平原广泛分布着以宝墩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出现了以宝墩古城为代表的史前城址群,为三星堆文化的诞生提供了优渥土壤。
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夏文化是东亚的中心文化,也是中国早期国家初步发展阶段的重要代表。夏代晚期,夏文化进入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进而沿长江上游水道西进至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的封口盉、敞口觚、高柄豆等日用陶器在夏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原型。夏文化的玉璋、玉戈、绿松石铜牌、单翼铜铃等也被三星堆文化吸收,成为重要的祭祀用品。总之,夏文化的传入打破了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格局,三星堆文化在文化交融的背景中形成,夏文化因子也成为三星堆文化中长期留传、不断发展的新要素。据此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文化的形成可能与夏代移民的南迁有关。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