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资源配置如何做到更优化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健全完善民生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才能确保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对此,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优化民生资源配置,实现资源配置共享均衡化、供需科学化、渠道便捷化,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夯实民生基础。
聚焦社会公平推动资源配置均衡化。民生建设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彰显着社会的良心、坚守着道德的底线、体现着文明的传承,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当前,我国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民生保障政策覆盖面向普惠方向有序推进,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民生服务保障均衡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努力实现保障全覆盖。聚焦社会公平,围绕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目标,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手段,推动公共资源整合均衡配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基本民生服务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协调推进上下功夫,着眼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不断实现好、保障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促进共同富裕夯实根基。二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强人口形势分析,围绕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着力打破城乡割裂、区域差别、户籍限制、政策壁垒,做好一体化顶层设计、规划布局,迭代升级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保障资源在城乡、区域、人群之间配置的均衡性。三是实现分配合理化。合理分配、均衡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环境、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协同发挥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共同作用,充分利用三次分配,完善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控机制,构建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格局,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