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提纲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民营经济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经济贡献突出。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创新活力强劲。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表现活跃,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创新成果丰硕。截至2024年三季度,科技服务类民营企业数量达64二是7万家,占行业总数的91%。研发投入前1000强民企的科研支出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的5一是75%,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5%。
(三)国际竞争力提升。在国际市场上,民营企业的身影越来越多,竞争力不断增强。2015年-2024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占比从37%跃升至55%,民营企业主体之一私营企业的出口顺差贡献率从98.4%提升至132%。在光伏产品、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新三样”领域,民营企业占据很高的全球市场份额。
二、清醒认识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准入仍存在隐性壁垒。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但在一些领域,民营企业仍然面临“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隐性障碍,难以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民营企业,在获取银行贷款时常常遭遇门槛高、手续繁琐、额度有限等困境。银行出于风险把控等因素,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估更为严格,抵押物要求也更高。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但政策落实到基层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偏差,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尚未得到根本性缓解。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