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法治教育“345”三化创新行动实践案例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XX市从公检法司等部门分别选择责任心强、业务过硬的骨干组成4人左右的法治副校长团队,为全市大中小学配备来自于公检法司系统的153名法治副校长,组成73个法治副校长团队。通过推进家校社“三方联动”协同化,“四项分工”团队化,“五项措施”实质化的“345”三化创新行动,切实加强法治教育、学生保护、安全管理等工作,从源头抵制校园暴力、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权益侵害,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青少年法治意识显著提高,未成年人对法律知识的知晓率和遵守法律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今年以来,全市立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刑事案件同比下降48.7%,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同比下降57.3%,XX市青少年普法经验获评“2024年全国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创新案例”,XX市司法局被表彰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家校社“三方联动”协同化参与。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以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进行划分,通过家校社的联动,实现法治副校长对学校教职工、家长学生的全覆盖。通过学校和社区的“家长学校”真正将未成年人父母纳入法治副校长“普法圈”,将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学校教职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在校学习环境和健康的家庭生活环境。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情景式、体验式、案例式的社会法治实践活动,将法治课堂搬到现实场景中进行互动交流。在全市建成高水平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6家,在基地加挂“家庭教育指导站”“家长学校”牌子,定期向学校和法治副校长发邀请函,组织学生和家长参观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旁听人民法院案件审理等,指导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法律知识竞赛等创新法治教育方式。通过法治副校长给家长上“依法带娃”家庭教育专题实践课,对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协助学校做好对有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甚至犯罪倾向的学生的筛查和识别,临界预防分级干预,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干预。切实提升未成年人自我防护意识,以法治之名共同织密“护苗”防护网,合力撑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蓝天”。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