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党组副书记2024年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根据党支部召开2024年组织生活会的通知要求,我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研习党规以及《中国共产党章程》《条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党内法规。在这一过程中,我认真反思、深刻剖析,全面梳理自身在思想、工作和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现将个人对照检查情况详细汇报如下,诚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一)围绕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方面。一是政治理论学习深度不足。在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时,仅仅停留在通读文件、观看视频讲座等浅层次学习方式上,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对于全会中涉及财政领域的改革方向,如财政体制改革中关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内容,没有深入探究其对本地财政工作的具体影响和实践路径。在组织财政系统党员学习新的财政税收政策时,对政策条款的理解仅局限于表面文字,未能深入挖掘政策出台的背景、目的以及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这导致在解读政策时,无法为党员干部提供全面、深入的分析,使得部分党员干部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出现偏差,难以精准落实。例如,在落实新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时,由于对政策细节把握不准,导致部分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未能及时享受到政策红利。二是政治敏锐性不够强。在信息快速传播的网络时代,对涉及财政部门的网络舆情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如去年,在财政预算调整方案公布后,网上突然出现一些不实言论,质疑预算调整的合理性和公正性,恶意揣测存在暗箱操作。这些言论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对财政部门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但我未能及时察觉,直到舆情发酵,才匆忙应对,导致工作陷入被动。这反映出我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分析能力不足,没有建立有效的舆情预警机制,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政治风险。三是执行政治纪律存在侥幸心理。在组织某专项财政资金的项目申报时,由于项目时间紧迫,为了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启动,在相关审批手续尚未完全走完的情况下,就允许项目单位提前开展前期工作。虽然项目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种先斩后奏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政治纪律,破坏了工作程序的严肃性。这也反映出我在工作中存在侥幸心理,对政治纪律的严肃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意识到违反纪律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