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飞弹:亦机亦弹的多面利刃
巡飞弹(Loitering Munition)是无人机技术和精确制导弹药技术结合的产物,能够在目标区域内巡弋飞行,实现侦察监视、精确打击、毁伤效果评估、通信中继、目标指示、空中警戒等多项任务的弹药。巡飞弹通常由战斗部、制导装置、推进系统、控制装置、稳定装置等部分组成。
发展概况
巡飞弹具有多种分类方式,按照发射方式,可分为单兵投放型、车载投放型、火炮/火箭炮发射型和机载投放型。“弹簧刀-300”“萤火虫”巡飞弹属于单兵投放型,“暗刃”巡飞弹则属于车载投放型。按照作战用途,可分为侦察型、攻击型、电子战型和综合型等。其中,“快看”(Quicklook)、R-90和“陨石”巡飞弹属于侦察型,主要用于执行侦察监视、毁伤效果评估等任务;“柳叶刀”“黛利拉”和“火影”巡飞弹属于攻击型,主要用于执行精确打击、防空压制等任务。
巡飞弹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黎巴嫩战争。在贝卡谷地空战中,以色列的诱饵无人机发挥了关键作用。受此启发,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I)将无人机和反雷达导弹结合,研制推出了具有巡飞功能的“哈比”(Harpy)反辐射无人机用于反雷达作战。随后,其他国家相继跟进,提出了多种设计理念。1994年,美国率先使用巡飞弹的概念,并着手研制“洛卡斯”低成本自主攻击弹药,奠定了巡飞弹的技术基础。1997年,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巡飞弹“哈比”在巴黎航展亮相,后“哈比-2”巡飞弹在2016年纳卡冲突中崭露头角。一些局部战争中,多款巡飞弹竞相亮相,屡立奇功。
如今,巡飞弹已发展成为左右战争规则的新质武器。以色列凭借其在无人机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在巡飞弹研究领域成果丰富,先后研发了“哈比”“哈洛普”“萤火虫”“英雄”等多个系列巡飞弹。美国的巡飞弹类型最多,包括“洛卡斯”“主宰者”“弹簧刀”“郊狼”“黑翼”等多个型号,以及可垂直起降、攻击中型装甲目标的大型巡飞弹“凤凰幽灵”。此外,波兰的“战友”、土耳其的“卡古”、澳大利亚的Drone40巡飞弹也相继投入实战,接受战火检验。
显著特点
巡飞弹能够遂行战场游弋、通信中继、精确打击等一项或多项任务,可对高危环境中的纵深防空阵地、指挥所等重要目标实施精确定点清除,具有滞空时间长、探测范围广、打击精度高、攻击模式多等诸多优点。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