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线上消费欺诈套路

2025-03-14

揭秘线上消费欺诈套路


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中消协结合近期投诉热点发布提示,提醒消费者远离网购陷阱,警惕虚构原价等价格欺诈。网购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的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价格虚构等消费欺诈类型也在不断更新,困扰众多消费者。那么,在线上消费场景多样化的背景下,消费者应如何避免踩坑、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呢?


提问1


“先用后付”套路多,存在哪些风险?


“先用后付”是各大电商平台近年来基于消费者的信用记录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支付模式,允许达到一定信用条件的消费者在收到商品或体验服务一段时间后再支付费用。“满意后再付款,不满意轻松退货”的宣传语看似百利无一害,但实践中反映出诸多问题。消费者在使用时应当警惕以下潜在风险:


首先,知情权受侵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该条款明确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享有知情权。在实践中,平台往往不能向消费者对“先用后付”功能的性质、逾期支付后果等进行充分提示,使得消费者对该功能存在的风险没有全面认识。同时,“先用后付”功能以消费者的信用积分为基础,消费者在开通该功能时通常在未被充分告知的情况下接受了平台的信用评估,可能导致后续信用积分被扣减,这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其次,选择权受限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该条款明确了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享有选择权。对于“先用后付”功能的开通,多数平台或仅以不易察觉的方式询问消费者是否同意启用,或直接在支付界面将“先用后付”设置为默认支付方式,使得很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该种方式购买商品;而当消费者在尝试关闭该功能时,往往会发现操作非常繁琐,甚至需要在网络搜索教学帖,还可能遇到诸如“存在履约中的订单,无法确认关闭服务”等提示,无法立即关闭。这种“开通容易取消难”的现象,实质是对消费者自主选择支付方式权利的限制。


全文约3531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传达学习《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专题会议讲话提纲
  2. 考察组与拟提拔干部考察集体谈话记录
  3. 乡镇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总结暨2025年工作计划
  4. 医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5年学习计划
  5. 公开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汇编
  6. 2024年组织生活会普通党员个人对照“四个带头”检查发言材料
  7. 市委书记在2024年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8. 专题党课讲稿: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9. 2024年度民政局民主(组织)生活会“四个带头”对照检查材料
  10. 交流发言: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推动县税务局工作高质量发展
  11. 基层党支部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主持词和总结讲话
  12. XX县委网信办班子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
  13. 市应急局党组书记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中心组研讨发言材料
  14. 离退休党支部党员2024年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材料
  15. 在2023年廉洁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16. 3月专题党课学习榜样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争做时代先锋
  17. 办公室党支部2024年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情况报告
  18. 城市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19. 2024年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汇编(10篇)
  20. 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学习民营企业座谈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