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巡察工作经验做法总结
巡视巡察工作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手段,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的巡视巡察工作相关做法:
一、健全体制机制,夯实工作基础
(一)完善领导机制
1. 强化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制定《巡察工作5年规划》、修订《巡察工作办法》,明确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增加人事处等部门成员,进一步明确和推动落实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确保巡察工作在顶层设计上具有坚实的组织保障。
2. 落实责任分工:明确学校党委的主体责任、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研究部署责任、巡察组的组织实施责任、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责任以及被巡察党组织的配合和整改落实责任,确保各责任主体各司其职、协同推进。
(二)加强队伍建设
1. 优化人员选配:修订《巡察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办法》,完善巡察干部库,由协管干部工作的校领导和组织部部长亲自抽调巡察干部,把参加巡察工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对优秀巡察干部通报表扬,并把工作鉴定存入人事档案。
2. 提升业务能力:通过组织业务培训、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使巡察组成员明晰《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等党规党纪和文件精神,精准把握巡察定位、内容、目标、方式等关键要素,提高巡察工作专业化水平。
二、聚焦关键环节,提升工作质量
(一)深化上下联动
1. 加强与上级巡视联动:制定《加强巡视巡察上下联动实施办法》,推进校内巡察在工作方式、任务部署、监督内容、问题整改、成果运用上与巡视联动,如强化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和加强“一把手”监督等,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前面两次巡视反馈中都提到的机关作风问题,开展专项巡察。
2. 推进校内协同联动:巡察组在工作中加强与学校纪委、组织部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共享信息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共同推动问题解决。
(二)抓实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
1. 完善整改机制:修订《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办法》,坚持反馈意见同时反馈详细问题台账,集中整改结束后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直接听取被巡察党组织整改进展情况汇报并开展评价。对限期整改不达标的,由人事部门列入目标考核负面清单。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