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在越南的传播与影响
作为五经之一,《诗经》不仅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发展,而且远播海外,对世界尤其是东亚、东南亚的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学与汉字在秦汉时期已传到越南,随着汉武帝置九郡、推汉化,越南通晓汉学的人士渐多,《诗经》随之传入但影响有限。时至越南李朝,统治者崇儒意识渐强,儒家思想便由政治领域扩及文化、教育、学术等领域,《诗经》也得到了其后越南统治者的青睐。从15世纪越南黎朝起,儒学成为越南社会的主流思想,在其影响之下,中国文化在越南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并逐步实现本土化。
《诗经》翻译与研究在越南有着深厚的基础,历朝历代《诗经》在越南的传播形式以译介为主,吸引了众多越南学者参与,其中部分成员也成了越南儒学的研究中坚,代表人物有:胡季犛、冯克宽、阮克孝、谢光发、范氏好等。其译介传播大体经历了“汉喃文字”时期和“拉丁化文字”时期两个阶段。
“汉喃文字”时期:《诗经》的本土化转译
“汉喃”是早期越南人的主要文字,包括汉字与越南人自创的字喃,后者基于汉字原则,用于记录越南语。《诗经》在越南的早期传播得益于中国汉代锡光、任延、士燮等人,特别是士燮使其广泛流传。
胡朝创立者胡季犛深爱中国古典诗歌,首次将《诗经》等转化为字喃诗,开创越南式阐释新途径。此后,冯克宽、阮季景、阮贴、阮贵憼、阮伯璘、阮辉莹等越南学者对《诗经》进行了注释、释义、翻译等工作,形成了众多字喃译本和散译文本,如阮贴译有《诗经解音》等。
现今越南汉喃研究院保留有多个《诗经》作品、文本和书号,译文共计5368页。从保留的指令翻译书来看,越南还曾先后翻译有《诗经演音》《诗经正义传注演音》等作品。《诗经》在越南被多次译介,与其文学与经学的双重身份及翻译者的“崇经、崇文”理念密切相关。翻译方式则包括“全译”与“节译”,如《五经节要演义》为全译,工作量大、体例丰富,而《十五国风演音》《豳风七月歌》则为节译。
“拉丁化文字”时期:《诗经》的现代化重构
1858年法国入侵越南后,法语、法文化成为主流,汉学失去主导地位,拉丁拼音式的越南国语诞生,汉字、字喃不再是官方文字,但仍被文化研究者用于《诗经》研究。范廷粹是最早节译《诗经》的越南学者之一。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