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意识形态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在这一重要时点上,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肩负着凝聚力量、提振信心、稳定人心的重要职责。必须以更加鲜明的责任意识、更加精准的工作举措、更加扎实的行动步伐,推动意识形态工作提质增效,为高质量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和积极健康的思想氛围。
一、强化理论学习,引领思想先行
(一)突出理论武装的系统性和长效性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理论,紧紧围绕干部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建立分层分类的学习制度体系。持续推进学习机制优化,明确学习内容重点,丰富学习形式路径,推动学习走深走实。强化中心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专题研学,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研讨,围绕重大政策精神、发展战略、重点任务深入交流思想、凝聚共识。推动“线上+线下”双渠道并行,依托数字平台扩大学习覆盖范围,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确保理论学习不留盲区、不走过场。
(二)打造理论宣讲的亲民化和品牌化 组建一支由党政干部、高校学者、青年骨干和基层能人组成的复合型宣讲队伍,结合时事热点、群众关切、改革举措,分领域、分层次开展精准化宣讲。突出故事化表达、情境化呈现,运用视频短片、情景剧、微讲堂等形式,把深奥理论转化为生动话语,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愿意听。持续开展“理论进万家”系列活动,常态化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农村开展宣讲,全年开展基层宣讲不少于100场次,推动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群众日常话题的一部分。
(三)提升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实用性 聚焦社会发展中的前沿议题和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围绕治理能力现代化、文化创新传承、网络舆情治理等领域,设立一批重点理论研究课题,发挥专家团队、科研机构的智力优势。推动成果转化与政策制定有效对接,建立成果评估和采纳机制,鼓励研究成果进入决策参考目录,推动理论由“书架”走向“书桌”。定期组织研讨交流,鼓励研究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成果,以务实导向提升研究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二、强化舆论引导,奏响时代强音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