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
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运行机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这一任务是从中长期视角出发,强调如何实现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政策之间的有效配合,以推动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指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其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构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运行机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活力成为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我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标志性改革”,就包括党的二十届三中X会所明确的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所规划的一系列关键性改革措施,其核心目标在于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
为什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非常迫切
有同志认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依赖体制改革,这需要长时间推进才能见效,现在重点是实现2025年5%的增速,“远水救不了近火”。而我不这样认为。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不仅对于提高增长效率及潜在增长率很重要,而且对于短期增长目标的实现也很有价值。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的必要性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需要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各类经营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市场交易的本质是产权交易。只有经营主体具备充分的活力,市场才有活力,市场机制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放得活”的核心在于增强市场经营主体的活力。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