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的“海绵”智慧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营建过许多重要城市。历代王朝在建设城市的过程中,都比较重视城市的给排水问题。一些历史文化名城对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开发和利用呈现出朴素的“海绵”智慧。这些智慧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中国古代城市的给排水系统
中国古代营建过许多城市,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就是其中的代表。城市是人口聚居的场所,特别是大城市,人口数量众多,给排水关系到城市安全,非常重要。古人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在建城的过程中,比较注意给排水问题。古都西安即是如此。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山环水抱,安全富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因而成为建都朝代最多的地方。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累计时间长达1077年,这种情况在世界上都是很罕见的。因此,西安被列为我国“八大古都”之首。西安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名都,原因固然很多,但水环境相对安全无疑是重要的因素。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来看,周丰镐、秦咸阳、汉长安、隋大兴和唐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市,均有其给排水系统。
西周丰镐在沣河东西两岸的二级阶地上,总面积将近20平方千米。史书记载说丰镐有滮池、灵沼等蓄水池沼。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发现大量的建筑遗址,其中包括池沼和排水管道。秦都咸阳分布在丰镐东北的渭河南北两侧,规模宏大,无与伦比,可惜在秦末被项羽焚毁。考古工作者也曾在渭北宫殿区发现较为先进的给排水设施。尽管目前发掘的区域较小,所见水利遗迹不多,但足以说明在周秦时期,都城中已经有了给排水系统。
汉长安城是在秦都新区的旧址上建成的,略呈“斗”形。城内“八街九陌”,宫殿林立,有长乐、未央等四大建筑群。城外有豪华的建章宫、庄严的明堂、秀丽的昆明池、辽阔的护城河及比较完善的给排水系统。考古人员曾在汉长安城遗址发掘出两千多年前排水渠道和排水管道,这些排水管道在汉长安城中广泛分布,其中长乐宫、未央宫、桂宫、武库等处的排水设施比较先进。所用陶管形制、连接方式和管道形制等各有特点,说明当时人们在建筑城墙时,预先有计划地在墙基之内埋设一些断面呈圆形或五角形的陶质水管,以起到排水的作用,反映出西汉时期都城排水系统建设的辉煌成就。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