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
加强涉企收费监管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总书记强调,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在当前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的背景下,受需求收缩、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企业仍面临成本高企、预期不稳等压力,而不合理涉企收费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担,制约其发展活力。面对当前形势,需要具备长远的战略视野,系统推进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建设,坚决整治各类违规收费行为,科学构建覆盖全面、动态调整的监测评估体系,通过多方协同发力,推动形成职责清晰、运行高效、公开透明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激发经营主体发展动能,稳定企业发展预期,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实支撑。
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是规范涉企收费行为的基础性工作
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是实现涉企收费行为“可查、可控、可问责”的前提,是从源头上防范违规收费、重复收费、模糊收费问题的关键制度工具。近年来,我国通过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关于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初步建立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并持续动态更新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提升收费透明度、遏制违规收费现象。然而,在实践中该制度仍面临三方面问题。一是覆盖面不全。部分地方政府及其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仍存在将不合理收费纳入日常运作的现象,部分领域的收费项目尚未完全纳入目录清单统一管理,企业“被收费”现象难以根治。二是项目设置不合理。部分地区在收费项目设置时未充分考虑不同业务领域的实际情况,项目多、收费乱问题突出。此外,部分地区在核减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时采取“一刀切”模式,未能精准对接企业实际需求。三是制度协同不足。由于区域发展差异与部门职能分割,部分地区和领域在清单编制执行中存在标准衔接不足、口径解释差异等问题,导致制度性协同效能减弱。企业在跨区域经营时,常因政策梯度落差和规则理解分歧,面临合规成本增加、市场预期波动等现实挑战。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有助于规范收费行为,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遏制行政权力任意扩张。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