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占元:把握新时代新要求 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创新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 杜占元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决
议》。《汉语拼音方案》的颁布是我国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人民群众
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深远历史性意义。六十年沧桑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今
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共同回顾总结汉语拼音的历史贡
献和经验,立足新时代,把握新要求,明确新任务,更好地推动新形势下语言文字事业
科学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1958年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继承了往圣先贤2000多年来对汉语语音分析和注音方
法的探究,建基于19世纪末以来波澜壮阔的语文运动,功成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在毛
泽东、周恩来以及陈毅、吴玉章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指导下和一大批专家学者的共同努
力下研制并颁布推行的,既承继历史,又发展创新;既是许多代人智慧的结晶,又充分
发挥了现代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特色语言文化
事业的奠基之作,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造福社会,联结古今,融通中外,影响深远。60年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与简
化汉字、推广普通话这三大语言文字工作任务,共同为普及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作
出了历史性贡献,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了国家繁荣发展。
一是为新中国基础教育普及和国家文化事业发展奠定基础。60年来,我国的文盲率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到4.08%,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普通
话普及率达到73%以上。同时,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和依据,国家帮助12个少数民族
创制和改进了16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民族文字,为民族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设计和
编制了《汉语手指字母方案》《国家通用盲文方案》,为残障人士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
二是为中华语言文化在信息化时代的传承发展提供支撑。《汉语拼音方案》带动并支
撑了汉字简化和普通话的推广普及,使古老的汉语汉字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汉语拼音
全文约3236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