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中国七十年发展的历史逻辑
在新中国 70 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两件决定党、国家、 人民、民族历史命运的大事:一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一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开,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 折。由此,我们可以将新中国 70 年划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 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两个历史时 期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 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 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 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这是我们一脉贯 通地整体把握新中国 70 年发展历史逻辑的根本遵循。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看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 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 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 20 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尽管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严重 曲折,但就整体建设速度而言是旧中国无法比拟的。新中国 成立时,我国经济基础极为薄弱。1952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 值仅为 679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 119 元。经过长期 努力,197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 3679 亿元,居全球 第十一位。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
就,集中体现在两大历史性突破上。一是实现了工业基础“从 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我国用了 20 多年时间,基本建立 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二是在核 技术、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国防科技领域实现了零的 突破。与此同时,新中国还抓住历史机遇,在上世纪 70 年 代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迎来了西方国家对华建交热潮,促 进外交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为后来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创造了 有利外部环境。在制度建设上,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等。在理论探索上,提出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把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 积累起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 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全文约2985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