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24-09-0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993年在芝加哥召开的第二届世界宗教大会上,德国神学家孔汉思提出《全球伦理宣言》,指出“每个人都应受到符合人性的对待”,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理论支持之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遂被一致确定为世界各宗教文化的“金规则”。 


“推己及人”构架“仁”与“恕”的关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早在《论语·卫灵公》中出现两次,一次仲弓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即是说,出门办事应该怀着一种类似于接见尊贵宾客的心情,处在贵族地位役使民众时,要像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一样,自己所不要的也不应该强加给别人,只有这样,无论在邦国之中,还是在家族之内,都不会遭到人们的怨恨。另一次,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可以让人终身奉行时,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则材料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似乎是对某个概念的注疏。冯友兰、杨伯峻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为孔子对“恕”的定义,也即对人们终身奉行原则的解释。那么,如何理解“仁”与“恕”的关系呢? 


《论语·雍也》记载子贡问孔子,假如有人博施济众,是否算作“仁道”,孔子说:“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孔子的意思是,有仁德的人,自己想立身,也要让他人立身,自己想事业通达,也要让他人行得通,能拿自己打比方,便得到了“仁道”的方法。冯友兰由此把“忠恕”看作是实行“仁”的方法,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指的是“忠”,是积极的方面,而消极方面的“恕”即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全文约2641字,请下载后阅读、编辑。
阅读全文

(阅读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录!)


推荐阅读

  1. 中交某国企纪委对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的“画像”报告
  2. 市委办公室主任2024年度述职述廉述党建工作报告
  3. 2024年入党申请书
  4. 市纪委书记在开展土地违规出租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5. 市委组织部关于市委联动巡察组巡察反馈问题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
  6. 巡察集中整改进展情况报告
  7. 某镇教育总支部委员会关于巡察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
  8. 在全市纪检监察宣传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
  9. 《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版电子书(党史学习教育指定教材最新完整版)
  10. 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提升领导力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材料
  11. X局行政执法交流发言材料
  12.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心得体会交流发言
  13. 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感悟
  14. 农科局​2023年意识形态工作自查报告好下一步工作计划
  15. 落实司法责任制如何做到“全面准确”
  16. 纪委2023年履行监督责任情况报告
  17. 支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情况总结范文
  18. 党委书记在财政系统中秋国庆节前廉政谈话会上的讲话
  19. 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三纪四德”主题教育暨廉政教育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20.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心得体会(人才改革方面)

文章排行

微信端二维码

  1. 扫码进入《老笔杆子》微信端

客服二维码

  1. 扫码联系《老笔杆子》客服